長期的飲食結構,生活習慣不好、心理壓力過大等因素造成體質過度酸化,人體整體的機能下降,引起腎虛,肝腎同源,腎虛肝亦虛,進而引起下焦代謝循環變慢,造成卵巢疾病和內分泌失調,免疫功能下降,從而發展為卵巢組織異常增生,終致卵巢囊腫,甚至癌變。另外,還有因體質酸化身體發生其他組織的癌變,又因身體機能下降,身體組織液酸化,造成了卵巢囊腫。 卵巢體積雖小,卻是腫瘤最好發生的器官;腫瘤種類之多亦居全身器官之首。卵巢是常見的疾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多見于生育期的婦女。由于卵巢位于盆腔內,無法直接窺視,而且早期無癥狀,又缺乏較好的早期診斷和鑒別的方法,一旦發現為時,往往已屬晚期病變,因此迄至今日,卵巢癌5年生存率仍僅25%-30%,為婦科腫瘤中威脅最大的疾患。 妊娠合并卵巢腫瘤較非妊娠時更易發生扭轉和破裂;早孕時腫瘤嵌入盆腔可引起流產,晚期妊娠時阻塞產道可發生梗阻性難產。妊娠時合并的良性腫瘤以成熟囊情及漿液或粘液性囊腺瘤最多見,惡性者以漿液性囊腺癌為多。在妊娠前半期尚可合并妊娠黃體囊腫,因此在早孕時發現卵巢囊腫時,應想此可能性。 在早期妊娠時,較易發現卵巢瘤;中期妊娠以后則較困難。在早期妊娠發現合并卵巢囊瘤時,如為單側、活動、囊性腫瘤可待孕3個月后進行手術,一方面可以減少流產的可能,另一方面觀察是否為妊娠黃體囊腫而自然縮小或消退。如在妊娠晚期發現,可待胎兒存活后即進行手術。如因腫瘤阻塞產道應即行剖宮產,同時切除腫瘤。如為卵巢癌或疑有惡性或惡變時應及時手術,不宜等待。 囊性、實性、良性或惡性的卵性的卵巢瘤,都可發生并發癥,而并發癥可于任何時期出現。有的有誘因,有的則無。 瘤蒂扭轉:約有10%的卵巢瘤發生扭轉。發生卵巢瘤蒂扭轉的條件,是瘤蒂長而腫瘤拳頭大至胎兒頭大,與周圍組織無粘連,腫瘤在腹腔中活動較易。囊性畸胎瘤、粘液性及漿液性囊腺瘤最易發生蒂扭轉,這類腫瘤的蒂瘤的蒂一般較長且重心偏于一側,瘤體易于受腸蠕動或體位變動的影響而轉動。頗多患者訴稱,在疼痛發作前,曾有起床或彎腰等活動,但有時患者系因疼痛發作而醒(也可能在睡眠中曾翻動身體,或腸蠕所致)。如卵巢瘤患者合并妊娠,則瘤蒂扭轉多發生于妊娠前半期或產后。因中期妊娠時卵巢瘤隨子宮體升入腹腔,較先前在盆腔之活動余地大,而產生子宮縮小,腹壁松弛,卵巢瘤的活動余地更大,故也易發生蒂扭轉。 首先靜脈受壓而阻塞,動脈繼續供應,致使腫瘤充血,呈紫褐色。囊瘤內的血管可以破裂,血液充盈囊腔,偶亦有腹腔內出血。如瘤蒂扭轉嚴重,則動脈亦阻塞,久之腫瘤壞死。 患者的主要癥狀是突然下腹部劇烈疼痛。亦有疼痛發作輕緩者,則為瘤蒂扭轉較慢而不嚴重。扭轉急劇者伴有嘔吐;偶因子宮內膜血管充血而致有少量子宮出血。病史中多有下腹可動性腫塊,并可能有過一二次相似的發作性腹痛。 破裂及穿破:前者指囊瘤脹破或被擠破,其內容溢入腹腔;后者指囊瘤內容侵蝕囊壁而進入腹腔,如漿液性囊腺瘤或癌之乳頭狀突起空透瘤壁。 卵巢瘤的破裂率約為3%,惡性畸胎最易發生破裂。 自發性破裂較多見,由于生長過快,囊壁的局部血液供應不足,增量的囊液即自囊壁的薄弱部破出,溢入腹腔。不同的瘤內容在腹腔內可形成不同的后果,在形成這些情況的過程中可引有復膜炎、腸粘連甚至腸梗阻。 外傷性裂較少,可發生于較大的囊瘤患者腹部受重傷之后,偶有卵巢囊瘤嵌頓于子宮直腸窩,在分娩過程中為胎兒先露部分所擠破者。但較多的原因為較小而境界不清囊瘤在雙合診時或麻醉下反復檢查所擠破。因此,在檢查卵巢腫瘤者時,即使在行B超檢查時,必須動作輕柔,小囊腫破裂時患者多僅感輕微腹痛,但由于囊瘤性質的不同以后可產生不同的癥狀。大囊瘤的破裂或破口特大,患者常有劇烈疼痛,并因瘤內容物進入腹腔后的刺激,引起嘔吐及不等程度的休克。腹部檢查有壓痛及腹壁緊張,原有的腫塊消失或僅能觸及小于疼痛發作前的腫塊。囊內容物溢出多,或刺激性強者可出現腹水征。雙合診:陰道后穹窿部可有觸痛及觸及縮小的腫塊或有子宮浮動感。 出血:在剖腹查中發現卵控查中發現卵巢囊瘤內有小量出血者為數不少,但不引起癥狀。偶有瘤內大量出血者,尤其是惡化腫瘤,則可產生如同瘤蒂扭轉的癥狀。瘤蒂扭轉或破裂可致腥腔內不等程度的出血,甚至引起休克。 感染:卵巢腫瘤合并感染的發生率,最高者20%,可由種種原因所致,多數感染繼發于瘤蒂扭轉或產生感染。卵巢瘤蒂扭轉或穿破后與腸管粘連,繼發大腸桿菌感染,甚至有腫瘤內容物由鄰近粘連的器官(腸、膀胱)排出者,如囊性畸胎瘤。 由于腹膜炎所引起的腹壁緊張,不易查清腫瘤的境界。有時誤診為膿腫,患者多先覺有下腹腫塊而后有腹痛、體溫升高等感染癥狀。 嵌頓:小于胎兒頭大的卵巢瘤,可被擠入子宮直腸窩,偶亦可被擠入子宮膀胱而引起排便或排尿障礙。 水腫:囊腫主要為纖維瘤,可并發明顯水腫,致使腫瘤體積急速增大,常易誤診為惡性腫瘤。 腹水:腹水可以并發于良性或惡性,囊性或突發性,完整的或破裂的卵巢瘤。腹水呈淡黃色、黃綠色,或帶紅色甚至為明顯的血性;有時由于混有粘液或其他瘤內容物而混濁。 腹水多伴發于惡性卵巢囊腫,尤其是有腹膜種植或轉移者。腹水發生與腫瘤之惡性程度成正比,腹水最多伴發于實質性原發癌,占75%。腹水亦可發生于并無蒂扭轉、壞死或炎性變化的良性腫瘤。 Meigs綜合征(Meigs syndrome) :卵巢纖維瘤常并發腹水與胸水。 Meigs綜合征患者的臨床表現,往往頗似晚期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晚期惡性腫瘤,但切除腫瘤后,腹水及胸腔積液均消失。此種綜合癥常并發于卵巢的實質性腫瘤、Brenner瘤及粒層細胞瘤。 子宮內膜變化:子宮內膜變化,可以見于具有異常內分泌作用的卵巢瘤。 卵巢腫瘤的腹膜外生長:有些卵巢瘤在其生長過程中一部或大部向腹膜后深埋,大多進入同側闊韌帶內,使子宮移位;逐漸發展,更可使乙狀結腸、直腸、膀胱、輸尿管移位,并使之受壓,產生各臟器的壓迫癥狀,如排尿、排便障硬,腰腹痛,下肢水腫;有的甚至可進至腎臟周圍,引起腎盂積水。 向腹膜外生長的卵巢瘤,偶見于多房性粘液囊腺癌。在手術切除時易損傷鄰近器官--輸尿管、膀胱或腸管,通過現代影象檢查( B 超、 CT 、 MRI ),不難判斷。 惡性卵巢腫瘤的周身性并發癥:囊腫惡性卵巢對于全身影響較大,因而可引起種種全身性并發癥。 貧血常見于癌癥患者,可因出血、造血不良或溶血所致。已知腫瘤的壞死性產物可使紅細胞加速破壞并抑制骨髓的造血細胞作用。溶血則目前認為系一種自體免疫現象,腫瘤可形成與患者本身紅細胞作用之抗體而發生溶血。這種自體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偶可發生于良性卵巢腫瘤患者,在切除卵巢瘤后,溶血病變即消失。此外,由于自身免疫反應尚可引起皮肌炎。據報道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存有與腫瘤浸出物起反應的抗體,在其橫紋肌及皮膚膠原束的表面,也發現有免疫球蛋白,釋放至血循環的腫瘤抗原與肌肉及膠原表面的抗體起反應,從而引起患者有皮肌炎的臨床表現。因此,卵巢惡性腫瘤患者手術切除后發生皮肌炎,則應想到有復發的可能。 (責任編輯:烏魯木齊西北女子婦科醫院) |















